时政新闻

陕西汉阴“养护一体化”优化了养老服务供给

发布时间:2018-03-16 10:35:01 发布者:admin 浏览次数:

    近年来,汉阴县紧扣县情实际,创新推行“养护一体化”养老服务模式,在强化托底保障、优化服务供给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

  聚焦短板 探索养护一体化路径


  汉阴县地处陕西南部、秦巴腹地,辖10个镇141个村,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全县高龄、残疾、慢性病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日益增多。


  汉阴县紧扣难点,直击痛点,把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作为重点民心工程,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在前期多方调研、精心谋划的基础上,建立特困供养人员养护中心,对部分失能半失能特困供养人员实行集中供养,积极为全县特困人员提供更高质量、更有尊严的养老服务,走出一条“养护”一体化养老模式新路。


  创新方式 筑牢养护一体化链条


  为彻底改善供养服务条件,汉阴县积极争取省市民政部门支持,加大县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按照“管理科学化、服务规范化、设备现代化”的标准,加快推进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护理设施改造试点工作,先后投资350余万元在蒲双区域敬老院与县中心敬老院建设特困供养人员养护中心。


  按照护理专区设置标准,每个特护室设置床位3张,配齐多功能病床、扶手摇椅等生活设施,配备心电监护仪、牵引床等医疗设备,并在特护室隔壁设置护理员值班房,为供养对象提供24小时护理服务。


  为不断提升供养服务能力,该县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蒲双区域敬老院养护中心和县中心敬老院养护中心分别与蒲溪镇卫生院、同济医院达成合作协议,由敬老院提供场所、办公设备,设立医务室、康复室;由医院向每个供养中心派驻1名全科医生和1名执业护士,提供诊疗康复设备和常用、急救药品,并按失能人员1∶2与半失能人员1∶3的比例培训配备护理人员,全面提升养护中心基础护理、医疗健康及生活照料等服务水平,使特困供养人员享受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的“双重保障”和“一站式”服务。


  健全机制 提升养护一体化实效


  为使特困供养人员养护服务更加精准,汉阴县在全面调查摸底,准确掌握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严格规范入住程序,按照个人申请、镇初审、县民政局核准的步骤进行甄别。符合入住条件的经签订协议后方可入住,由县民政局按照集中供养标准,每季度核定失能、半失能特困供养人数,发放生活费、护理费和运转经费等费用,有效提升养护中心资源利用率。


  在汉阴县民政局指导下,养护中心根据实际,制定出台《护理人员工作规则和工作流程》《护理人员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规范,进一步夯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任务。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建立奖罚双向激励机制,对护理员实行“两院”双重管理和积分制考核,考核结果与工资薪酬挂钩,激发护理员工作积极性。


  为确保养护质量,一方面,拟聘用的护理员在上岗前由协议医院对其进行岗位培训,经培训合格方可聘用上岗。同时,定期开展护理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其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引导护理人员树立“一责三心五员”(增强一个爱岗敬业的责任意识,具备做好护理工作的责任心、爱心和耐心,争当院民生产生活的管理员、生活护理的服务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心理健康的咨询员、环境卫生的保洁员)工作理念,积极在饮食起居、医疗护理、心理安慰、临终关怀等方面为特困供养人员提供全方位、专业化、贴心式服务。


  双向发力 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汉阴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在推行“养护一体化”养老服务模式中,坚持多措并举、双向发力,为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民政力量”。


  一方面,针对失能、半失能特困供养人员,进一步强化兜底保障功能,通过 “养护一体化”,切实改善特困供养对象生活条件和健康水平,使其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无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大力开发公益性护理岗位,就近吸纳有能力、有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养护中心从事护理工作,通过签订劳动合同、开展技能培训、按月发放工资,帮助贫困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稳定增收脱贫,既实现特困人员供养服务和脱贫攻坚双赢的目标,又真正做到扶贫不扶懒。